教研經緯
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理論思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稕Q定》提出了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九大目標和任務。其中,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特別提到要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引起各級政府及老百姓的普遍關注。
一、生活與哲學角度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這是我們黨指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理論依據。《決定》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是基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提出的重要目標。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僅“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勞動力3450萬人,供求矛盾十分尖銳。另外,我國正處在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攻堅期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加速期。這就決定了解決就業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緊迫性問題。所以《決定》把“實現充分就業”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把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重點來抓。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既要樹立全局觀點,又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因為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就業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新世紀、新階段,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給改革和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和諧和不穩定的因素。所以,解決失業,使社會充分就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更是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且必須通過緩解就業壓力來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選擇正確,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遭到失敗。每個勞動者都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破除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舊思想,舊習慣。才能走向合適的工作崗位。例如:有人就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就業要靠政府分配”,“不管什么職業,要能穩定的干一輩子才行”等等,這些想法都存在誤區,不利于勞動者的就業。
二、經濟生活角度
就業是民生之本
只有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了,才能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足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能使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才能更加有利于勞動者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傊?,就業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了,各種矛盾才會隨之弱化和逐步解決,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就業的主體是勞動者,在國家大力發展經濟,促進就業的同時,每個勞動者都要通過自身努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走向合適的工作崗位。如:勞動者要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等。當前,社會上存在“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的怪現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么工作,只要腳踏實地,都能有所作為。高校畢業生、下崗職工中不少人應調整好心態,樹立職業平等觀。當前,勞動力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競爭中只有那些個人素質和技能強的人才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勞動者要有競爭意識,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成為一個善于把握就業機會的人。
三、政治生活角度
政府擔負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經濟建設中負有特別重要的職能,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加就業崗位,是政府促進就業的根本途徑。
政府擔負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決定》指出,實現“社會充分就業”這一目標政府要強化促進就業職能。政府要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加強法制建設,規范企業用人行為和勞動力市場秩序,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的實現。進一步完善再就業工程,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樹立服務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