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建模(二)
課程名稱 |
數學建模(二) |
|
| ||||||
設 計 人 |
孟農生 |
承擔人 |
孟農生、沈德仁 |
| |||||
開設意義 |
為了貫徹新大綱關于形成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的精神,適應高考對“加強應用”的需要。通過自主探索等研究性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
| |||||||
目的要求 |
會提出分析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或在相關學科、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會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進行交流,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上: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變學會與會學努力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 |
| |||||||
適合對象 |
高二年級學生 |
| |||||||
參 考 教 材 |
|
書 名 |
作 者 |
版 本 |
| ||||
教 師 |
中學數學問題集 |
張奠宙主編 |
華東師大出版社95 |
| |||||
高中數學應用題200例 |
沈翔、康合太編著 |
華東師大出版社97 |
| ||||||
高考與聯考的應用題 |
|
(注:編寫講義) |
| ||||||
學生 |
高中數學選修課教材 |
人教社編 |
|
| |||||
高中數學應用題叢書 |
|
|
| ||||||
教具學具 |
多媒體教室 |
| |||||||
考查方式 |
論文交流 |
| |||||||
備 注 |
所謂數學模型,即把實際問題用數學語言抽象概括,再從數學角度來反映或近似反映實際問題時所得出的關于實際問題的數學描述。 |
| |||||||
|
課 時 安 排 |
第一、二課時 |
數學建模簡介,上期學員論文簡介。近年高考試題的分析與研究 。簡易非常規問題 | ||||||
|
第三、四課時 |
日常經濟生活中實際應用題、國外中學數學問題集錦 | |||||||
|
第五、六課時 |
實際情景的模型和應用題(一);不等式 | |||||||
|
第七、八 課時 |
實際情景的模型和應用題(二);函數與方程 | |||||||
|
第九、十課時 |
實際情景的模型和應用題(三);數列與三角 | |||||||
|
十一、十二課時 |
實際情景的模型和應用題(四);向量、線性規劃等。 | |||||||
|
十三、四課時 |
答案開放型問題 (open ended )簡介,論文寫作指導。 | |||||||
|
十五、六課時 |
論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