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初步
課程名稱 |
微積分初步(亦稱高等數學選講) | |||||||
設 計 人 |
吳春柳、李文松 |
承擔人 |
吳春柳、李文松 | |||||
開設意義 |
本課程是根據教育部新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本》中選修課的開設要求而設計的.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力圖使學生對數列、函數等知識能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強化常量數學與變量數學間的有機銜接,使其從客觀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中接受到唯物辯證的教育,深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 培養。 | |||||||
目的要求 |
通過教學⒈使學生正確認識微積分的產生的時代景和歷史意義。 ⒉使學生初步掌握微積分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高中數學中的相關問題。 ⒊使學生從客觀事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中接受唯物辯證的教育。 ⒋使學生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培養。 | |||||||
適合對象 |
學過數列、函數知識的所有高中學生 | |||||||
參 考 教 材 |
|
書 名 |
作 者 |
版 本 | ||||
教 師 |
微積分初步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六年制重點高中數學課本》 | |||||
|
|
| ||||||
學生 |
|
|
| |||||
|
|
| ||||||
教具學具 |
多媒體 | |||||||
考查方式 |
考查 | |||||||
備 注 |
| |||||||
|
課 時 安 排 |
第一課時 |
微積分學產生時代景和歷史意義 | |||||
|
第二課時 |
數列、函數的一些基礎知識 | ||||||
|
第三課時 |
數列極限的概念 | ||||||
|
第四課時 |
數列極限的運算法則 | ||||||
|
第五課時 |
函數極限的概念 | ||||||
|
第六課時 |
函數極限的運算法則 | ||||||
|
第七課時 |
函數的連續性 | ||||||
|
第八課時 |
初等函數的連續性 | ||||||
|
第九課時 |
兩個重要極限 | ||||||
|
第十課時 |
極限知識整理 | ||||||
|
十一課時 |
導數的概念 | ||||||
|
十二課時 |
導數的幾何意義、切線與法線方程 | ||||||
|
十三課時 |
復合函數的導數 | ||||||
|
十四課時 |
導數的應用———單調性與極值 | ||||||
|
十五課時 |
導數的應用———函數的最值 | ||||||
|
十六課時 |
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