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人才就是我們的獻禮”——國慶觀禮教師代表素描
(記者 吳晶 劉奕湛)“祖國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的發展離不開我們,所以我們今天站在這里,很自豪!”今年71歲的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教師李吉林這樣對記者說。
作為國慶60周年慶典的觀禮代表,李吉林代表的不僅僅是她所在的學校,更是她從教53年教過的學生。“我要用心去看慶典,雖然不太會拍照片,但我要試著拍幾張,帶回去給學生們看。”
不僅是李吉林,記者能夠采訪到的每一位教師代表都表達著類似的心愿。他們,成就了學生;學生也成就了他們;他們和學生,共同構成了祖國生機勃勃的教育事業。
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克孜勒鎮中心小學教師阿卜杜外力·吾普爾從1978年開始當教師,正趕上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放的好政策。望著新疆的彩車,這位維族漢子激動地說,從開設內地高中班到內地初中班再到實施雙語教育和“兩免一補”,國家對新疆的教育優惠政策又多又好,新疆有了更多建設家鄉的人才,新疆人民的生活和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家對新疆教育事業大力支持,農牧民的孩子都享受了公平的受教育機會。”他說:“作為一個教師,我從心底里感謝祖國。”
“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讓我們找到了職業發展的定位,有了更多的激情和動力。”遼寧省沈陽市裝備制造工程學校教師劉洋說。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發展職業教育,推出一系列吸引適齡青年就讀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鼓勵職業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創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我們的教學模式創新也越來越多。”
看著家鄉的彩車徐徐而過,劉洋透露了他的志向——未來10年,為國家輸送大批的高級藍領,把老工業基地的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甚至趕上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水平,使中國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更大分量。“我們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他說。
此時此刻,四川省汶川縣映秀小學校長譚國強更加想念學校的師生。今年9月,全校師生已重返寬敞明亮的課堂。現在,他們正在配備有遠程教育設備的現代化教室中,同步觀看這場慶典,不時給譚校長發來短信,表達他們的觀感。
“我們的硬件已經和大城市的學校沒什么兩樣,但我們的軟件還需要提高。”他說:“我今年49歲,如果再干上10年,我會吸引更多的教師到映秀來,培養更優秀的學生,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每一個教師都帶著師生們的心愿而來,帶著家鄉人民的祝愿而來。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啟智學校副校長申承林作為最年輕的教師代表之一,帶來了殘疾孩子對祖國的感激。
他說,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關心特殊教育”。隨著國家的投入不斷加大,全社會助殘扶殘的意識不斷提高,殘疾人的希望之光越來越亮。殘疾人在逐漸融入社會的同時,也在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年63歲的湖北當陽市廟前街鎮井岡小學退休教師鄭琦退而不休,在當地辦起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專門從事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同時兼任兩所小學的校外輔導員。他說,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做青少年的工作是為祖國奠基的事業。趁著還能做些事,我要把中心建設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全面,把人才作為對祖國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