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楊樂院士直指中學數學教育畸形 教學與復習倒掛
“現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時間與復習時間比例嚴重失調。高中三年中,有的學校是利用兩年來進行教學,最后一年完全復習和考試。甚至還有更嚴重的,三年中用一年半時間教學,一年半全部復習。這是一種畸形的教學,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日前,在北京景山學校舉行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國際教育論壇上,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作了題為“談談數學的應用與中學數學教育”的主題演講,指出了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忍不住批評了泛濫成災的中小學奧數學習,他認為小學生學習奧數違背了教育規律,加重了大部分孩子的負擔,甚至使他們對學習沒有了興趣。
楊樂院士認為,數學除了直接應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人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和歸納能力,所有這些都是創新必不可少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講,學好數學可以給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重要基礎。
但現在有很多中學生對學數學有懼怕心理。楊樂認為,這與學校的教學方法以及老師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有直接關系。
楊樂院士還指出,現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平面幾何知識缺失的現象,許多地方在編寫教材時,認為平面幾何古老,不符合現代化和實用性,大幅減少相關內容。
“數學是一門嚴格漸進的課程,中學平面幾何可以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邏輯推理能力,對抽象思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素質水平和能力,而不是單單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工具,完整的數學體系要重于應用。不學習平面幾何,有些同學中學畢業后還不知道如何完整證明一道命題。”楊樂為現在中學平面幾何的教學缺失感到憂慮:“平面幾何培養人的直觀想象力,分析與證明能力,很難用其他課程替代。”
由于過度應試,現在許多中學生不僅缺乏動力,沒有遠大理想,還普遍缺乏對科學的強烈興趣。針對這些問題,楊樂院士建議:“中學數學教育,應該少而精,內容不能太多,要把最重要的教給同學。”具體的辦法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主動找學習內容,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讓他們對概念性理論性多思考,但要盡量避免偏題怪題。
演講主題本來是以中學數學為題,但是楊樂院士還是忍不住談到了如今泛濫成災、給小學生帶來負擔的奧數。
“奧數本來定位在一部分對數學有興趣的高中生,他們年齡大了一些,掌握的數學工具多了一些,通過自發的比賽,可以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們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可是目前的奧數違背教育原則,基本上是技巧灌輸。”楊樂心憂的是,目前一些大城市,幾乎全部小學生都在進行奧數訓練和競賽,并且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層層選拔,強化訓練,加重了大部分孩子的學業負擔,也使他們對數學慢慢沒有了興趣。
如何讓奧數不再毒害孩子,楊樂院士給出了自己的藥方。
他介紹了美國的數學競賽:按照競賽規則,在老師或專家的指導下,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查找文獻,之后歸納思考,寫成研究報告進行競賽。楊樂院士認為:“這其實就是科學研究的初步過程,對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創新能力非常有好處。”
“這個辦法可以激發有數學天分的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新能力,也便于發現和培養有前途的年輕數學人才。”楊樂認為,應該在國內逐步推廣這種競賽形式。(記者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