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旭日冉冉升起,歲月的腳步邁進新的時代,全國各族人民萬分激動地迎來了共和國60華誕。此時此刻,全世界為之矚目,中華兒女為之振奮和自豪。
這是改變歷史走向的時間刻度。1949年10月1日,古老的天安門廣場升起壯麗的五星紅旗,它向世界莊嚴地宣告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啟。
新中國的誕生,永遠終結了中華民族積弱積貧、落后挨打的屈辱歷史,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廣泛而深刻的大變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和進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60年風雨兼程,60年回腸蕩氣,古老的中華民族煥發出勃勃生機,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奇跡,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為壯麗的篇章。
共和國的鴻篇巨制,書寫著教育事業的功績。回首60年,教育事業艱辛前行的每一步,都使無數中國人的命運發生改變;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方方面面的貢獻,都體現出強國富民的價值追求;教育發展改革的每一次探索努力,都在為國家和民族書寫著燦爛的未來。共和國60年的大發展、大變革的雄壯樂章,教育奏出了最為動人的旋律。
人民教育奠基中國。60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與祖國共命運,教育事業與時代同進步,跨越了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程。從“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的定位,到“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從“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的再強調,到“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發展戰略。60年教育發展,源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從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出發,堅定地將教育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新中國成立前夕文盲率達80%,到全面普及和實行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從建國初期高校在校人數只有12萬,到2008年高校在校人數達到2000多萬,真正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60年教育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體現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的意志,體現了發展教育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發展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體現了對社會公平的價值追求。60年教育發展,我們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教育大國的崛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知識貢獻和人才支撐,為中華文明及世界文明的歷史書寫了亮麗的一頁。
我們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受教育人口,我們舉辦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我們更是在“一窮二白”、科學文化十分落后的國情下艱苦奮斗、優先發展興辦教育的。共和國教育發展的60年,是不斷探索,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的60年。黨和政府堅強有力的正確領導,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始終堅持發展教育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終堅持依靠廣大教師和全體教育工作者辦學,始終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教育發展的動力。新中國教育發展的經驗彌足珍貴,是我們繼續前行的精神財富、巨大動力。
國家興盛系于教育,強國必先強教。經過60年的發展進步,中國的教育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使命;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對教育提出了新任務;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走過60年蓬勃發展之路的中國教育,一定能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