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不擔心教師教不好學生,我只擔心教師不會愛學生,沒有愛哪來的創新人才培養?”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說。日前,一個名為“創新人才·基礎教育”的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附中舉行,眾多與會教育專家表示,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認為,我們在關注創新人才培養的同時,應該更加關注培養人才的環境,他把這種環境稱為人才成長的“泥土”。教育專家、北京教科院研究員文喆教授也認同這個觀點。他指出,創新人才的培養不能只關心人才的知識結構,“突出人之‘才’,是把人變成了‘器’”,即使是創新人才也首先要關注“人”的培養。而且“一顆豆芽是無論如何也長不成參天大樹的。”創新人才通常是“冒”出來的,教育的任務就是提供良好的土壤,讓人才能夠積聚足夠的內在力量。
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創新拔尖人才的匱乏問題恰恰出在“土壤”上。
顧明遠教授介紹,他曾在外地的一個教室里看到這樣一條標語:“爭一分多一分 一分定終身”,“現在的教育中有很多反教育的行為?!鳖櫭鬟h說。顧明遠一位朋友的孩子就讀于北京一所著名高中,孩子沒有進入該校的實驗班,一次家長會,老師跟家長這樣說:“我對你們普通班的家長沒有什么要求,普通班的學生都是爛人?!薄斑@樣的老師能培養出人才嗎?”顧明遠說,“好的師生關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钡?,現在在一些學校里,師生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很差了,教育已然失去應有的力量。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院士說,理想的教育應該是讓所有的孩子在校園里快樂地學習,但是現在的教育沒有這種生態環境,反而變得非常急功近利。
華東師大二附中的校長坦言:“我們只能在盡可能保持升學率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小范圍的嘗試?!币驗?,在整個教育系統甚至整個社會都以分數為評價標準時,學校的升學率下來了,“家長們就會用‘腳’來投票”。
“如果整個社會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氛圍很濃,缺少崇尚學術追求真理的氛圍;如果人們樂于去搶見效快、薪酬高的熱門學科,而將一些基礎學科冷落一旁;如果社會急功近利、缺少實事求是、潛心鉆研的治學精神;如果社會缺少多元化的人才評價標準;如果社會少了誠信、少了尊敬,剽竊仿冒盛行,這樣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氛圍很難讓創新人才順利成長?!敝袊嗣翊髮W校長紀寶成說。
(責任編輯: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