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湯雯)“這里真的是高中嗎?明明就像是一所大學!”教育規劃綱要5周年中央媒體江蘇行的最后一站來到了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步入校園大門,人群中便傳來這樣的感嘆。據悉,錫山高中生源多數來自鄉鎮,大約占了2/3。學校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課程讓記者團流連忘返。
盡管已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過錫山高中,然而唐江澎校長依然耐心的親自帶領記者們參觀學校,并對每一處都做了詳細的解說。微視頻工作室、云課程基地、國學課程、西學課程、合唱課程、生涯規劃課程、想象▪創造課程基地……除了這些還有其他擊劍、瑜伽、街舞、話劇排演、游泳等課程。
在錫山高中,每一個課程基地,都有體系化的課程內容,錫山高中提出基地建設的剛性要求就是要實現100%的學生進入基地學習,30%以上的時間進入基地學習。
“學校的特色必須是在課程里發生的。”唐校長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而讓唐校長自豪的是他把天堂搬到了離學生最近的地方!為建設好人文課程基地,全校每間教室創設了單獨的班級書房,配備工具書,擺上學生自己從書店里選來的近五百種圖書,定期更換,為學生提供便利的閱讀支持;同時在原圖書館改建了典藏館、國學館、西學館、百年語文教材展覽館、實驗劇場、演講廳、辯論廳、淺閱讀區等多個功能館;依托馮其庸學術館的學術支持開出“國學”課程、引進“哈佛演講與辯論”等課程,還自主開發出了“經典話劇體驗”、“新詩吟誦”、“問•答”、“傾聽” 等多種活動體驗式課程,在豐富課程類型的同時,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的精神成長。
在唐校長的邀請下,學生向記者們介紹自己的作品
而學校的“想像·創造”課程基地則秉承著“設計是現代技術的修辭學”的理念,引入高校的建筑、服裝、工業設計相關專業,構建新的課程結構,建設了創造工坊、創客空間、機器人設計室、電影工坊、工業設計室、服裝設計中心等場館。借鑒科技孵化器流程,采用項目制課程實施模式,學生手腦并用,學思結合,讓想像落地,把奇思妙想創制成手中作品。課程基地涌現出了一批小創客,謝超、彭昌禹等先后榮科技創新類比賽全國一等獎,謝超同學的成果《基于航位推算法定位與深度優先遍歷的未知環境遍歷系統》榮獲全省高中唯一的“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創新培源獎”。
由于時間有限,記者們沒能一一參觀所有的課程,大家都表示很遺憾。“錫山高中給了我意外的驚喜!這么多豐富的課程讓我眼花繚亂。”《中國青年報》的記者樊未晨說,她自己的孩子也學擊劍,一年花費近萬元,而在錫山中學,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孩子就能享受這些,出乎她的意料。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馬斌處長告訴記者,從2011年至今,江蘇省已建設普通高中課程基地234個,課程基地建設已經成為江蘇深入實施課程改革,大力推進人才培養變革的有效載體,開創了高中多樣化特色化建設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