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利用“國旗下講話”這個機會,與大家談談校園環境與人才培養的關系。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我們的校園,就應當做到每一方墻壁、每一塊土地都能說話。”初聽此言,令人難以理解,細細品味,你會明白,校園環境的建設,確實大大有助于一代人才的培養。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于陶冶同學們的情操,引導同學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有利于培養更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
同學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我們時刻感知著校園里的一切。校園里的一草一木,都在這書香中顯出靈性,它們的蓬勃生氣,欣欣向榮正是同學們的精神寫照。校園里綠樹成陰,花草芬芳,整潔宜人的環境,讓同學們學習的精力分外充沛;校園里洋溢著的校園文化氣息讓同學們身心、品德得心發展,人格得以健全。這樣的精神環境,不僅能夠調動同學們學習文化知識的積極性,而且能激發我們愛黨、愛國、愛民的奮發向上的熱情。
當年,毛主席為延安抗戰制定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校風,極大地激勵了一代青年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學習科學革命真理,使抗大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為新中國的誕生造就了一大批英勇無畏的戰士。由此可見,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在校學生的作用與影響有多么巨大!
相反,不良的校園環境,不管是自然的,還是精神的,都會對新一代人才的培育起消極影響。誠然,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人才的成長,內因是決定因素,有堅強的意志毅力的人在不良的環境中依舊可以成才,就像我們所熟知的魯迅先生那樣做舊環境、舊制度、舊世界的叛逆者,出淤泥而不染。但是,畢竟這種境界并非人人都可以達到,畢竟外因對人的成長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就我們今天的大多數青年朋友來說,世界觀尚未定型,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良的環境將有可能把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引入人生的歧途!
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吧,人才就好比種子,校園環境便是培育種子的溫床。在高水平的溫床上,種子萌發新芽的優化率一般說來自然也是高水平的。我想我們身在東中這樣的校園里,在這樣的一個高水平的溫床中,在“求實奮進”的校風的熏陶下,必將成長為新一代的優秀人才。
人們常說的綠樹叢中花更紅,我想就該如此罷。而我們應當明白這份綠這種好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所以我們必須向一切破壞這種綠色的行為說“不”!
不要再以“方便省事”來做你亂拋紙屑的借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要再以“瀟灑”“節省時間”來為你校內騎車辯護,小事不重視,大事又何能成功!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意識到這種你自認很瀟灑的行為為你的形象抹上了多少灰塵?學校美麗所以我們自豪,我們努力所以學校更美麗!
因此,從現在起,從我做起,撿起你身邊不起眼的紙屑,放進不遠處的垃圾箱,那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從你戀戀不舍的車座上下來,把步行的時間當成調節休閑的時間,又何樂而不為呢?